从嫦娥奔月到嫦娥揽月,千年传说与航天梦想的完美融合
自古以来,月亮便寄托着中华民族的浪漫情怀和深邃的哲学思考,从古老的“嫦娥奔月”传说,到现代的“嫦娥揽月”壮举,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,正是这一千年传说与航天梦想的完美融合。
一、嫦娥奔月:千古传说,寄托着中华民族的浪漫情怀
“嫦娥奔月”是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经典故事,源于《山海经》和《淮南子》等古籍,相传,后羿得到西王母赐予的不死药,其妻嫦娥为了不让药落入他人之手,吞下全部不死药,飘离地面,飞向月宫,从此,嫦娥便在月宫中过着孤独的生活,每年农历八月十五,也就是中秋节,人们都会仰望皎洁的月亮,寄托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。
嫦娥奔月传说,体现了中华民族对月亮的崇拜和向往,也寓意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,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,嫦娥奔月故事深入人心,成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。
二、嫦娥揽月:航天梦想,实现千年传说的完美升华
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,我国航天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,从“东方红一号”卫星成功发射,到“嫦娥一号”月球探测卫星的成功发射,再到“嫦娥五号”月球探测器带回月球样本,我国航天事业正一步步实现着千年传说的完美升华。
1、嫦娥一号:揭开月球神秘面纱
2007年,我国成功发射了首颗月球探测卫星“嫦娥一号”,在圆满完成月球探测任务后,“嫦娥一号”卫星成功实现了月球表面形貌、月球表面元素分布、月球表面月震、月球表面热流和地球至月球空间环境探测等科学目标,为人类揭开月球神秘面纱提供了重要数据。
2、嫦娥二号:拓展月球探测领域
2010年,我国成功发射了“嫦娥二号”月球探测卫星,在“嫦娥一号”的基础上,“嫦娥二号”拓展了月球探测领域,实现了月球表面三维影像、月球表面元素分布、月球表面地形地貌、月球表面微重力场等探测任务,为我国月球探测事业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3、嫦娥三号:实现月球软着陆和巡视探测
2013年,我国成功发射了“嫦娥三号”月球探测器,在月球表面实现软着陆后,“嫦娥三号”携带的“玉兔号”月球车开始了巡视探测任务,在月球表面进行了多项科学实验,为人类了解月球内部结构和月球表面环境提供了重要数据。
4、嫦娥四号:实现月球背面首次着陆
2019年,我国成功发射了“嫦娥四号”月球探测器,在月球背面实现软着陆后,“嫦娥四号”携带的月球车“玉兔二号”开始了巡视探测任务,这是人类首次在月球背面开展科学探测,为人类了解月球背面环境提供了重要数据。
5、嫦娥五号:实现月球采样返回
2020年,我国成功发射了“嫦娥五号”月球探测器,在月球表面实现软着陆后,“嫦娥五号”携带的月球车成功采集了月球样本,并在返回地球过程中成功着陆,这是我国首次实现月球采样返回,标志着我国月球探测事业取得了重大突破。
从“嫦娥奔月”到“嫦娥揽月”,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,正是这一千年传说与航天梦想的完美融合,在未来的航天征程中,我国将继续秉持航天梦,努力实现更多航天奇迹,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。